深圳 | 焦点 | 社会 | 专题 | 视频 | 论坛 | 舆情 | 微调查 | 娱乐 | 时尚 | 旅游 | 星座 | 文化 | 美食 | 家庭 | 科技 | 笑吧 | 金融 | 汽车 | 健康| 教育 | 彩票 | 会女郎 | 活动

2006深圳楼市调控年 13项政策相继出台史无前例

房产新闻 > 专题报道 > 正文   2014-12-26 17:24:12   来源:南方都市报      
这是不平静的一年,最大的震荡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。一开年,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,要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。

  ■ 当年声音

  1.“开发商公开成本,就如同让开发商公开自己老婆的胸部有多大。”

  ———2006年12月,在凤凰卫视“一虎一席谈”节目中,有中国房地产界“任我行”之称的地产商任志强此语一出,满场哗然。

  2.“你让大学才毕业的年轻人就去买房,这无异于让幼儿园的小男孩找媳妇。如果不理性消费,买不起房的去买房,买不起大的去买大的,最后日子难过,那是活该。”

  ———对于2006年新出现的“房奴”一词,北京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认为,中国老百姓有买房的传统,但希望人人都拥有一套房是非常不现实的。

  3.“每天一睁眼,就欠银行100块,一天不工作,就会被世界抛弃,顶着巨大精神压力:不敢轻易换工作,不敢娱乐、旅游,害怕银行涨息,担心生病、失业,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。”

  ———当年网上非常有名的“房奴”日记如此呐喊。据当年一项网络调查显示,77.9%的人认为房贷还款负担太重。

  ■ 当年数字

  ●10090元/平方米

  2006年全年深圳预售商品房共85770套,总销售面积达797.7万平方米,其中住宅74982套,面积705.8万平方米。

  预售商品房销售收入近805亿元,当年全市房地产总体均价10090元/平方米,其中住宅均价9230元/平方米,写字楼均价16014元/平方米。

  ●941万平方米

  2006年1-2季度全深圳共签订土地出让合同388宗,面积941万平方米,比上年同期增长36.77%,其中商品房用地232万平方米。前两季度全市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就超过582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了23%。其间房地产销售面积达到382万平方米,同比增加7.6%,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51万平方米,同比增加4.4%。

  ●300万平方米

  新政虽影响了成交量,但宝安区当年仍有20余个项目海量入市,宝安中心区、西乡、龙华及沙井、松岗、观澜等周边街道全面开花,全年总推盘量超过300万平方米,特别是龙华片区在2006年出现一个真正井喷的行情。

  高海燕 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

  ■ 对话

  全民投资元年,势必推动房价上涨


  南方都市报:回顾一下2006年楼市,可算是个政策元年,系列调控政策出台涉及了供应结构、税收、信贷、土地等各个方面,你对此有何解读?

  高海燕:的确,这一年连续出了很多而且是有分量的调控政策,不过我们同时更应该看到这个调控元年的背后,首先呈现出的是一个全民投资的元年。为什么这么说呢,首先我们分析看2005年的市场,已经萌动了一些投资需求,但还是以专业的投资客为主,并未形成普遍投资的趋势,随着上海楼市疯狂的投资氛围带动,到2006年的深圳全民投资意识整体觉醒,记得当年深圳房产的换手率是相当高的,我掌握的数据显示2006年成交的物业,半年内转手率达到了33%。投资活跃度迅速上升,势必影响到房价快速上涨,而涨价太快的结果就是导致了置业者对未来楼市价格的恐慌,入市就开始不理性了。

  南都:也就是说,由于这种对涨价的心理担忧,从而引起消费者盲目入市的现象开始出现?

  高海燕:对的,心理的闸门被打开后,置业也就呈现出一些不理性的状态,且在当年现象很普遍。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传统的个人置业周期被打破,正常来说这个周期是5到8年,现在传统的周期被打乱了,很多人就会提前入场,该买房的不该买房的都赶紧去买,房奴群体规模化产生了,于是市场整体的置业需求处于峰值状态。我们回想一下,之前深圳楼市供需问题提及的并不多,而从2006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供需不平衡状态,之后就一直在反复说市场供需的问题。

  南都:一堆房奴的出现,一时买房怨言四起,所以这个时候邹涛发起了一个“不买房运动”的提倡,得到人们广泛认同和欢呼。

  高海燕:当年出现的不买房运动就是人们对房价上涨太快的直接抗议,消费者心理上对未来楼市开始恐慌,一面是出现很多不理性置业,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想尽办法纷纷买房,另一面又有一些相对显得理性的,表现出对高房价的极度不满。不过,无论老百姓的心里是如何希望房价稳定,总无法抵抗大环境的决定性趋势,所以不买房运动是注定要失败的。

  南都:你所说的大环境决定性趋势,指的是包括政府这块吗?

  高海燕:是的,我们来分析当时那个市场的逻辑,就能把很多情况直接理顺了。首先是投资意识觉醒后出现了全民投资潮,投资活跃度推动房价快速上涨,而涨得越快人们就越慌,越慌还越买,房价如何稳定得下来。其次最关键的一点是,在房价快速上涨过程中获利很大的一方就是政府,上涨的房价带动土地价格快速上涨,激活了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欲望,这样就出现了政府希望获得高利润卖地,而老百姓却希望低房价买房的矛盾,不过矛盾的两头力量并不对等。从随后的市场表现来看,当地方政府尝到甜头,利益动机下哪里来的调控动力?自然我们就能看到,2006年后很多国家调控政策一到地方落实时,都开始打折扣了。
 

最新新闻

深房视觉

优惠打折